轉載: 換日線, AniComic 微動漫 臉書專頁
第一次初見克萊兒是在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 OFF)時分,她和她的工作夥伴尼爾兩人到我的店裡來找我打招呼,她行前在台灣就有用臉書聯絡我,簡單跟我說是來參加台法政府合作的培訓活動,而且又是在亞維儂,於是在為她高興之餘,我也跟她說如果有問題我都會在這裡,希望能幫上忙。
也因此讓我有機會一窺克萊兒和她的團隊,是如何被法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地栽培,然後挖角。
克萊兒的團隊名叫「aniComic 微動漫」,是一個線上創作和閱讀漫畫的平台,我的簡單解釋就是漫畫版的 Youtube(俗棒棒如我的解釋程度就是這樣 XDD)。讀者一方面可以在他們的 APP 上閱讀各種創作漫畫,另外一方面 aniComic 除了可以讓創作者丟自己的作品上去,甚至還會協助創作者出書、出周邊商品、把作品實體化等等各種四通八達的發展,在提供滿滿的大平台之外還幫助創作者發展更多的舞台。
各位有興趣可以上他們的官網或是粉絲頁看看。
6 大類產業,分別透過專業加速器「加持」培訓
而克萊兒代表 aniComic 參加培訓的主辦方是由法國科技部認證的一間加速器公司,名叫 The Bridge。給對於業界用語不熟悉的朋友一些簡單的小解釋,之所以叫作加速器,是指這種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就是有償地幫助新創團隊或個人發展,很多剛起步的團隊可能已經有足夠的技術和規劃,但是在人脈、資源和能見度上卻受侷限,而加速器公司則運用自己的各種資源幫助團隊發展,之後再獲取報酬。
所以所有加速器公司對於任何計畫和案件都是相當認真的,因為團隊沒成功搞不起來,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或利益,他們之前的付出也只能丟水裡,所以他們比誰都樂見合作的新創團隊成功。
除了主導認證過的加速器公司之外,法國科技部也不斷在栽培新創團隊,並非常積極地向世界各地尋求人才,實質幫助法國社會的發展和興盛。而法國科技部也把栽培類別分成 6 大類,克萊兒參加的這場 The Bridge 培訓類別則是文化科技。
今年 4 月(2016),法國科技部在台灣舉辦了第一場文化科技類的新創團隊選拔,而克萊兒和尼爾的 aniComic 微動漫以黑馬之姿殺出重圍,雀屏中選,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加速器公司的一個月培訓。
到了亞維儂 The Bridge 加速器以後,和克萊兒一同參加培訓的全部都是法國團隊,克萊兒和尼爾不僅是唯一一組外國團隊,甚至是唯一一組不會說法語的團隊,而除了他們的漫畫 Youtube 外,每個團隊的產品五花八門,有遊戲、社交,甚至和戲劇相關,一切都和文化科技有所關聯。在培訓結束後,The Bridge 會選擇一組最好的隊伍進行長期栽培合作,對於每個新創團隊而言,這就是個非常珍貴難得的機會。
在培訓的一個多月裡,加速器公司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源提供無數個曝光機會和平台,上至政界、商界、業界和媒體界人士,下至販夫走卒平民老百姓,都能讓這些團隊接觸到,而他們唯一要做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好好介紹自己,讓大家對自己感興趣,而加速器也會幫助學員如何應對、如何表達、如何讓璞玉散發萬丈光芒。
他們從 aniComic 裡看到的不單是一個漫畫閱讀和創作平台,而是用更廣的角度看到更多可能性,若這套系統能和學校合作,在教育層面上就會有新的契機;如果 aniComic 可以在法國發展起來,對於法國的漫畫、BD 發展都是非常大的助力。
法國政府、企業求才若渴,所有事情幫你「辦到好」
於是一個月培訓結束後,打敗一票強勁的法國對手,克萊兒和尼爾拔得頭籌,獲得 The Bridge 的青睞,決定選擇這個台灣團隊作為長期合作栽培的重點對象。而從這時候開始,就可以看到加速器背後的法國政府,對國際人才重視到什麼程度。
那一天法文半句不會的克萊兒請我去幫忙,她說加速器要和他們開一場重要的會議,裡面有許多細節,她擔心雙方英文溝通不到或是會聽不懂,希望我去幫忙。到會議現場一聽,老闆求才若渴非他們不要,所有簽證、工作移民都不是問題,他們都可以幫忙解決,一旁坐著一位受政府委託來幫忙的代書代辦,透過我翻譯和克萊兒解釋一些行政流程、未來在法國創業的法規及規範問題,以及他們決定為克萊兒申請特殊「天賦人才」的簽證及工作證等等。
總之,講了這麼久,老闆的核心重點就是那一句話:只要你們願意來法國,其他都不是問題,我們都會協助你處理。
整個法國政府,非常「反常」地超高效律動起來
回到台灣後幾經考慮,克萊兒決定出來闖,於是答應法國的邀請,決定拓展海外據點。從克萊兒點頭那刻起,就看見法國以非常「反常」的高效率動了起來,The Bridge 的另一位老闆寫了一封文情並茂強而有力的推薦信幫助克萊兒申請特殊人才簽證,在等她辦簽證的同時已經在幫她規劃到法國來之後的行程和發展,而法國在台協會也盡力幫忙一切簽證事宜,並邀請她參加各式台法交流活動,為未來發展鋪路,讓克萊兒一路關關難過關關過。
她的遭遇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最廣為人知的那句話:當你真心想要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
而在此之前,我幾乎從來沒看過整個法國聯合起來幫你完成一件事情的樣貌,這次,真的是讓我長見識了。
其實這整件事情就像偶像劇一樣,有時候劇情的直線推進不單是因為主角雙方的感情加溫,而是男主角發現有另外一個強勁對手加入戰局,磨刀霍霍向豬羊,再不做些什麼就來不及了──在克萊兒答應法國的邀請之前,瑞典政府也有意招攬克萊兒的團隊進駐瑞典發展,而法國贏就贏在先機搶得比別人快,手快腳快簽證立馬下來,算是贏了這一場搶人大戰。
挖角人才不單是把人挖過來就沒事了,從克萊兒啟程抵達法國後,生活一切都有 The Bridge 和法國政府單位的協助,從租房找房、銀行開戶,甚至是辦理居留證等等都有完善的協助措施,為的就是要讓國際人才能安穩地待在法國,並在此生根,而克萊兒決定要開始好好學法文,要認真的融入這裡的生活,並把自己的事業做起來。
台灣的我們,值得被當成國際人才對待
我覺得克萊兒的故事對大家都是一個很大的啟示,就算我們一句法文也不會講,就像克萊兒最初那樣,仍值得被當成國際人才對待,語言不會是埋沒你才華的隔閡,我相信克萊兒她不是萬中無一的特例,台灣還有許許多多有能力也有前途的人才,如果能夠踏出舒適圈,下一步就會直接站上國際舞台。
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法國是如何無所不用其極地挖角並留住各國人才,這一個案例只是在法國第十五大的小城市裡發生的,不難想像在各個法國一線國際大城,如巴黎、馬賽、里昂、波爾多、土魯斯或是史特拉斯堡,為了搶人才會祭出什麼手段,千千萬萬個克萊兒模式不斷被複製,那就是千千萬萬個練武奇才進駐法國的成長率,那這個國家的未來、前景和發展當然不能同日而語。
也許 5 年 10 年後克萊兒會成為下一個台灣之光,但是在我們一直命名他人台灣之光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都是讓外國人來栽培所謂的台灣之光呢?能不能有一天,我們也可以擁有所謂的 MIT 台灣之光?
後記:
法國科技部也在今年於台灣成立據點 French Tech Taiwan(FTT),幫助更多台灣新創團隊赴法發展或培訓,把台灣人才送上國際舞台,複製更多克萊兒的成功範例。有興趣的各位也不妨參考看看。
(圖片皆已獲得當事人授權轉載,原圖可上 aniComic 粉絲頁查詢。)
執行編輯:YUKI
核稿編輯:張翔一
Photo Credit: AniComic 微動漫 臉書專頁